针灸治疗内科病症---面肌痉挛-针灸治疗面肌痉挛 |
www.lyzhenjiu.com 发布时间:2011/4/27 5:50:15 浏览次数:2435 |
标签:穴位,面肌痉挛,疗程,面神经,疗效,药液,针灸,毫针,针刺,有效,治法,评价,杂志,隔日,胶体,率为,侧面,磷酸,电针,风池 简介:【概述】面肌痉挛,又称面肌抽搐。为一种半侧面部不自主抽搐的病症。抽搐呈阵发性且不规则,程度不等,可因疲倦、精神紧张及自主运动等而加重。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,然后涉及整个面部。本病多在中年后发生,常见于女性。本病病 正文: 【概述】面肌痉挛,又称面肌抽搐。 为一种半侧面部不自主抽搐的病症。 抽搐呈阵发性且不规则,程度不等,可因疲倦、精神紧张及自主运动等而加重。 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,然后涉及整个面部。 本病多在中年后发生,常见于女性。 本病病因不明,现代西医学对此尚缺乏特效治法。 目前一般采用对症治疗,但效果均欠理想。 治疗】神经干刺法(一)取穴主穴: 阿是穴。 配穴: 合谷,眼轮匝肌痉挛加鱼腰、四白,面肌痉挛加迎香、夹承浆。 阿是穴位置: 患侧耳垂前耳轮切迹与耳垂根连线之中点,或乳突尖前缘下5毫米处。 其下为面神经交义点最近处,约在下颌支后缘后约0.5厘米。 (二)治法每次仅取主穴和合谷穴,馀穴据症酌选。 先在阿是穴消毒并以2%普鲁卡因局麻,取28号2.5~4厘米左右长的毫针(1~1.5寸)2根,分别刺人阿是穴和合谷。 阿是穴要求刺中面神经干。 当刺中时,患者有强烈的触电感或耳深部疼痛,术者手中有轫性感。 此时,将阿是穴和合谷穴接通电针仪,开始时电流不宜过大,频率不限,以食、拇指出现规律性抽动为宜。 当采用提插手法或电针刺激使面神经损伤后,表情肌可出现松弛(面瘫)。 其余配穴应使针下有酸胀或麻电感。 每次针20~30分钟,每隔5~7日针刺1次。 一般针2~3次。 如损伤浅表血管,针后可能出现肿胀,数日消退。 针后如出现眩晕,呕吐等并发症,休息1~2小时即恢复。 (三)疗效评价疗效判别标准: 显效: 患侧面肌轻度无力,抽搐停止;无效: 抽搐次数或程度略有改善或无改变。 共治110例,显效107例(97.3%),无效3例(2.7%),总有效率为97.3%。 通过随访发现,平均有效时间约在10月左右,最长有达28月的[4~6]。 穴位埋植(一)取穴主穴: 阿是穴阿是穴位置: 为面肌痉挛之板机点。 (二)治法先将患侧面部作常规消毒,然后用皮肤针轻轻叩打该侧面部,自上至下,自左至右,反复仔细弹刺。 当叩打至某部位,出现针尖一触,立发痉挛现象时,即在该处埋揿针1支。 3日后取掉所埋揿针,继用前法,寻得阿是穴后再埋针。 5次为一疗程,疗程间隔7天。 (三)疗效评价按类似以上标准评定,共治45例,控制35例,显效5例,有效3例,无效2例。 总有效率为95.6%[10]。 丛刺法(一)取穴主穴: 阿是穴。 配穴: 四白、鱼腰、攒竹、迎香、颊车。 阿是穴位置: 面部痉挛之起动点。 (二)治法主穴每次必取,用丛刺法。 方法为取30~32号毫针(0.5~1.5寸长)15~30枚。 浅刺入阿是穴,采取密集排针,或散刺(其间隔为0.5~1厘米宽),应使针尖的皮肤突起,形成一个小丘,并使针体悬吊而不下落。 配穴则在面肌痉挛附近取2~3穴,亦宜浅刺。 留针20~30分钟,每日1次,10次为一疗程。 本法针刺时,患者有轻微痛感,部分病人针刺部位有微微发热感,或皮肤充血发红,均属正常现象。 (三)疗效评价以类似前述标准评定,共治30例,控制为18例(60.0%),显效5例(16.7%),好转7例(23.3%),有效率达100%。 本法简便易行,而坚持治疗是取得疗效的关键[7]。 穴位注射(一)取穴主穴: 翳风、颊车、太阳、地仓。 配穴: 瞳子髎、颧髎、合谷、阳陵泉、风池。 (二)治法药液: 混合注射液(苯巴比妥钠加1%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);32磷酸铬盐(放射性胶体)。 每次选主穴1~2次,配穴1~2穴。 上述药液任选一种。 第1组药物,取苯巴比妥钠注射剂0.1克加1%盐酸普鲁卡因1毫升混合后作穴位注射。 第2组药液,采用头皮针头注射,针头插入穴位后,可上下缓缓提插,但不捻转,待病人得气后,将药液缓缓注入,每穴注入0.1~0.2毫升(约含10~20微居里)的无菌胶体32磷酸铬盐溶液。 第1组药液每日或隔日1次,10次为一疗程;第2组药液每周1次,连续2次为一疗程,隔15天后再作另一疗程。 (三)疗效评价穴位注射法共治疗134例,以类似前述标准评定,控制为26例(19.4%),显效64例(47.8%),好转41例(30.6%),无效3例(2.2%),总有效率为97.8%[8,9]。 体针(一)取穴主穴: 夹承浆透承浆、承浆透地仓,地仓透迎香,颧髎(或太阳)透下关,四白(或攒竹)透睛明。 配穴: 风寒滞留: 合谷透劳宫、太冲透涌泉;阴虚阳亢: 复溜透跗阳,神阙。 (二)治法主穴均取,配穴据症酌加。 以28~30号毫针透刺,进针后捻转1分钟,留针1~2小时,每20分钟行针1次;神阙用隔盐灸3~5壮。 隔日1次。 5次为一疗程,疗程间隔5日。 (三)疗效评价共治68例,结果,痊愈26例,显效25例,有效10例,无效7例,总有效率为88.2%[11]。 温针加拔罐(一)取穴主穴: 地仓(或阿是穴)、后溪、四白。 配穴: 迎香、人中、承浆、颊车。 阿是穴位置: 面肌抽动起点(多在嘴角或上下唇的汇合点旁开2cm处)。 (二)治法用毫针以30度角从主穴地仓或阿是穴向迎香穴方向直透至患侧内眼角,进针2.5~3.5寸;地仓向颊车方向透刺2~3寸;从地仓透人中,从地仓透承浆。 后溪直刺1.5~2.5寸,最低斜刺透过3/4手掌部分。 留针1.5~2小时,用卫生香施灸针尾。 取口径为0.6~1寸的小玻璃火罐(或瓶)用水和成之面团并搓成面条转在罐口,再以投火法,将火罐拔四白穴上,留罐20~30分钟。 隔日1次,10次为一疗程。 (三)疗效评价共治疗572例,痊愈459例,显效73例,有效19例,无效21例,总有效率96.3%[12]。 |